2025年7月31日下午,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全球首席戰(zhàn)略官高旭做客《趙福全研究院》高端對話欄目,作為欄目第77期嘉賓,與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lián)合會(FISITA)終身名譽主席、清華大學教授、汽車產業(yè)與技術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進行了一場一對一的深度對話。在直播之后,我們精心整理了對話內容,因篇幅較長,故分四部分推送。本文為第二部分的文字、視頻和音頻。
【核心觀點】
外觀造型:外觀設計對于豪華汽車至關重要。事實上,造型也在消費者購車影響因素中占比最高。奔馳將設計視為豪華汽車品牌對消費者的重要承諾,同時也是提升消費者體驗的關鍵因素。
科技支撐:單純科技并不等同于豪華,只有將先進的技術與人性化的設計完美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xiàn)豪華的體驗。由此出發(fā),豪華汽車品牌特別強調技術必須給用戶帶來最大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彰顯特性:應用新技術切不可簡單堆砌,而是要與品牌同頻共振,充分彰顯出品牌的特性。
五大核心:未來重點關注五大核心技術領域,即整車電子電氣架構、動力總成、智能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和數(shù)據(jù)安全管理。具體到某個領域,車企采取自研、內外部共同開發(fā)或者外部合作的策略會各有不同。
芯片及軟件開發(fā):就芯片而言,奔馳一方面要努力做出優(yōu)秀的軟件,使芯片的算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另一方面要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地緣政治可能對芯片供應鏈產生的沖擊。
智能座艙:諸如大屏幕、語音控制、人機交互、多模態(tài)融合以及場景化服務等新技術,第一,應根據(jù)不同的車型和消費群體,進行差異化的智能座艙設計及配置。第二,利用好大屏幕等硬件,為用戶帶來更加炫酷、多樣的體驗。第三,更要重視軟件技術能力,通過軟件調配硬件,以實現(xiàn)智能座艙的差異化。
智能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無疑是未來汽車產品或者說整車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也是能夠帶來品牌差異化的領域。對于所有能夠帶來品牌差異化的領域,車企不會完全外包。
電動化策略:奔馳不會自己生產電池電芯,關注點更多地放在電機和電控領域,力求做到最好。同時,與電芯供應商緊密合作,共同打造出電動化的整套動力系統(tǒng)。另一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前瞻投入,以便為下一代動力電池,也為下一代電動車產品做好技術儲備。
【對話實錄】
豪華汽車體現(xiàn)在設計、人性化、技術創(chuàng)新以及品牌調性上
趙福全:眾所周知,奔馳是傳統(tǒng)豪華汽車品牌的代表。而當前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正在重新定義汽車品牌。盡管人類對于汽車的基本需求——實現(xiàn)安全、便捷、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靈活移動,并不會改變,但是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無疑將使汽車更安全、更便捷、更節(jié)能、更環(huán)保,進而成為不同以往的全新產品。在此情況下,豪華汽車品牌也必然會形成不同以往的全新內涵和外延,所以目前業(yè)界也出現(xiàn)了關于傳統(tǒng)豪華與新豪華的討論。
在我看來,對于未來的豪華汽車而言,電動和智能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這些新技術為體現(xiàn)豪華創(chuàng)造了新可能,也為后來者提供了新機會。正因如此,部分中國車企也開始打造豪華汽車了,即所謂新豪華汽車,而且有些車型的銷量還相當不錯。我想,這恐怕也會給奔馳這樣的企業(yè)帶來壓力。高總前面講到,科技與豪華的完美結合是奔馳汽車的品牌特性,也是奔馳公司的永恒追求。說到底,如果沒有先進技術的支撐,豪華就是無本之木。那么,在技術創(chuàng)新推動產業(yè)變革的大背景下,高總認為豪華汽車將會發(fā)生哪些變化?支撐這些變化的核心技術或者說關鍵因素又是什么?特別是,像奔馳這樣的傳統(tǒng)豪華品牌,應該如何應對挑戰(zhàn)、煥發(fā)新春,繼續(xù)保持自身在豪華汽車領域的品牌地位呢?
高旭: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談談自己的理解。第一,外觀設計對于豪華汽車至關重要。事實上,無論中國、德國,還是美國的消費者,當被問到為何選擇某款汽車產品時,造型通常是占比最高的影響因素之一。為什么很多款奔馳車型都成為了經(jīng)典之作,即便10年甚至20年之后再看,其造型也仍不過時?就是因為奔馳將設計視為豪華汽車品牌對消費者的重要承諾,同時也是提升消費者體驗的關鍵因素,所以對每款車型的設計都投入了大量資源,力求做到最好。在這方面,消費者永遠可以相信,任何一款奔馳汽車都將保持與時俱進的豪華設計。
第二,單純的科技,如果沒有結合人性化的考量,并不會產生實際價值。這也是奔馳的核心理念之一,即技術最終要為駕乘者服務,必須充分體現(xiàn)人性化。記得20多年前我到德國出差時租車,租車公司有不同品牌的車型提供,而我最愿意選擇的總是奔馳。之所以選擇奔馳車,是因為奔馳當時就有集車輛控制、導航、娛樂、通訊等功能于一體的COMAND(駕駛艙管理及導航)系統(tǒng),盡管屏幕很小,還不像今天那樣大,而且都是硬件按鈕,但其人機工程設計得非常好,讓我這種初到德國、人生地不熟的用戶,都能輕松操作導航等功能。雖然那時的導航系統(tǒng)還是早期的版本,但其人性化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梢哉f,我當時的感覺與后來初次使用蘋果手機時的體驗非常類似。我認為這個小例子充分體現(xiàn)出了奔馳工程師對于科技支撐豪華的理解——科技并不等同于豪華,只有將先進的技術與人性化的設計完美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xiàn)豪華的體驗。由此出發(fā),奔馳作為豪華汽車品牌,才特別強調技術必須給我們的用戶帶來最大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第三,應用新技術切不可簡單堆砌,而是要與品牌同頻共振,充分彰顯出品牌的特性。對于奔馳來說,我們每一款車型應用的新技術,都必須能讓消費者最大限度地感受到科技引領和豪華體驗。正如前面談到的,這是我們進行戰(zhàn)略考量的基本出發(fā)點——奔馳在產品開發(fā)和技術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都是據(jù)此進行取舍選擇,決定最終做什么、不做什么的。正因如此,奔馳從來不會不加思考地涉足所有技術領域,一味進行技術堆積,而是會從自身品牌的定位和特色出發(fā),選擇高價值的技術領域進行持續(xù)深研并快速導入。從這個意義上講,奔馳汽車有信心為消費者不斷帶來最好的科技產品。
趙福全:按照高總的理解,豪華汽車首先應具備與時俱進的經(jīng)典造型。不過其他車企難道就無法設計出這樣的造型嗎?如果無法設計出來,是因為對于豪華品牌內在價值的理解不夠,導致造型設計難以到位,把握不好經(jīng)典的汽車造型嗎?還是說如果其他車企在造型設計上加大投入,比如聘請國際頂級設計師,也能夠設計出與豪華汽車相匹配的經(jīng)典造型?畢竟現(xiàn)在具備資金實力的中國汽車企業(yè)不在少數(shù),其中部分企業(yè)已經(jīng)在打造豪華車了。在這種情況下,您認為汽車造型還能成為支撐豪華品牌獨特性的先決條件嗎?
高旭:我覺得要做出符合豪華品牌定位的經(jīng)典設計,對一家車企關于豪華的理解及沉淀是有很高要求的。說到這里,我想起了2024年去看北京車展時的一個感受。每逢大型車展,奔馳都會組織高管前往參加,通過觀察主要的車型展品,達到自我標定和學習借鑒的目的。目前中國已經(jīng)是全球新品牌涌現(xiàn)最多的市場,同時也是全球新車型投放最多的市場,歐美市場是沒有這么多新品牌和新車型的,所以我們非常關注中國的大型車展。在2024年的北京車展上,許多新品牌都展示了新車型,這些品牌的宣傳口號各有不同,但是對于科技的宣傳力度都非常大。不過我發(fā)現(xiàn),如果把這些展車上的LOGO遮住,問消費者這是什么品牌的車型,那么恐怕10個消費者中有9個都答不出來。這說明這些品牌的產品造型還沒有在消費者心中形成明確的認知,要么是因為其產品的造型設計還缺乏整體的設計語言,要么是因為其整體的設計語言還沒能讓消費者記住乃至接受。而任何一款奔馳車型,即便遮住車標,很多消費者也都能認得出品牌。例如把幾代奔馳S級的LOGO遮住,只看汽車造型,消費者仍然不難識別出這是奔馳的S級車型。我想,這正是老牌豪華品牌和新興豪華品牌之間的差異所在。
趙福全:高總講得非常好。今天在這個欄目中,我們兩個進行開誠布公的一對一交流。客觀地講,我作為從業(yè)多年的老汽車人,對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的觀察和判斷,那為什么還要向高總提出這些問題呢?目的肯定不是為了宣傳奔馳,當然更不是為了難為高總,而是因為這些都是行業(yè)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大家很想了解奔馳的思考和答案。結果每個問題高總都能在短短三五分鐘的時間里談明白、講透徹,我覺得這得益于您多年來的深厚積淀,特別是擔任奔馳全球首席戰(zhàn)略官之后,對企業(yè)戰(zhàn)略進行的深度思考和反復討論。
在我看來,企業(yè)戰(zhàn)略首先是品牌戰(zhàn)略,即品牌定位。而高總作為奔馳的首席戰(zhàn)略官,對豪華品牌如何呈現(xiàn)有自己的認識:第一,豪華品牌應該具有符合其品牌定位和價值的造型。我特別問到,其他車企聘請優(yōu)秀的設計師是不是同樣能夠設計出這樣的造型?對此高總認為,問題不在于設計師,而在于一家車企對豪華品牌內涵的理解與沉淀,最后只是經(jīng)由設計師之手體現(xiàn)出來而已。在這方面,奔馳的每一款車型都力圖展現(xiàn)出對百年豪華品牌的傳承,對未來科技與時尚的洞察,以及二者的充分融合。
第二,豪華品牌的核心不在于搭載技術或配置的多少,也不在于車型的大小,比如奔馳S級車和C級車都是豪華車,其核心其實體現(xiàn)在對用戶的人性化體貼和關愛上。在奔馳的產品中,這種理念無處不在,滲透到每一個細節(jié)中,有些細微之處甚至超越了人對人的呵護。一句話,豪華不是簡單的動力強,也不是簡單的空間大,更不是簡單的NVH性能好,而是當用戶駕乘這款汽車時,能夠感受到非常愉悅的綜合體驗,感受到這個品牌對于用戶無微不至的關懷。
第三,豪華的實現(xiàn)依賴于技術。不過高總認為,技術絕不能一味地簡單堆砌,而必須匹配企業(yè)的品牌特性。奔馳就是從自身科技與豪華融合的品牌調性出發(fā),來進行技術選擇及導入的。我想,這其中既包括奔馳自研的技術,也包括來自外部合作伙伴的技術。最終這些技術共同應用在奔馳的產品上,就是為了充分呈現(xiàn)出科技感和豪華感,而不是簡單地用技術來標榜或者做廣告。
高總總結的這三點,我覺得很有借鑒意義。當然,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能面對相同的問題,其他豪華品牌車企的高層們會給出有所不同的答案;甚至如果請奔馳的其他領導來回答,觀點也會有一定的差別。但我相信這其中是有共性規(guī)律和方向可循的。就奔馳而言,豪華汽車既要擁有鶴立雞群般的獨特造型,又要處處體現(xiàn)對用戶的人性化呵護,更要將傳承歷史與擁抱未來結合起來,以“年輕、時尚”的科技承載“古老、一貫”的豪華。就是說,豪華并不是奢侈,而是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支撐,讓產品給人帶來越來越好的體貼和關愛。
未來五大核心技術支撐豪華汽車品牌
趙福全:前面談到奔馳進行了戰(zhàn)略調整,在資源配置上既注重傳統(tǒng)領域,比如決定開發(fā)下一代V8發(fā)動機;又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等新領域繼續(xù)投入,以期形成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這種兼顧策略其實是短期生存與長期發(fā)展的一種平衡,畢竟企業(yè)既要生存、也要發(fā)展,沒有生存就談不上發(fā)展,而持續(xù)發(fā)展才能更好的生存。由于必須同時開展新舊賽道的技術創(chuàng)新,傳統(tǒng)車企難免會分散或者說稀釋在相關領域的投入。這就要求傳統(tǒng)車企必須更精準、更合理地選擇投入重點。我覺得,這是產業(yè)轉型期傳統(tǒng)車企最難的地方。
剛才高總分享了奔馳導入新技術的原則——技術必須體現(xiàn)出科技引領與豪華體驗,這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您認為,新時期能夠支撐豪華汽車品牌的核心技術究竟有哪些?或者說,未來豪華品牌車企需要掌握的汽車核心技術究竟有哪些?這其中,哪些技術整車企業(yè)必須自主開發(fā)?哪些技術可以通過外部合作來獲???
高旭:展望未來,我認為汽車核心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整車電子電氣架構。這是車企打造智能電動汽車產品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整車電子電氣架構類似于一棟房子的主體架構,車企可以委托供應商來做具體房間的裝修,但是房子的架構是必須自主掌控的。在我看來,這是車企未來最重要的核心技術之一。
二是動力總成。既包括傳統(tǒng)燃油汽車的動力總成,也包括電動化汽車的動力總成,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事實上,動力總成的精準控制以及與之相關的車輛調校,對于電動車也和對于燃油車一樣重要。在這方面,我們要確保用戶駕乘奔馳的電動車時,能夠立即感覺出這是奔馳的產品,有著與其他品牌不一樣的駕乘體驗。
三是智能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不管是當前L2級的輔助駕駛,還是未來L3級及以上的自動駕駛,都是非常重要的汽車核心技術之一。
四是智能座艙。汽車駕駛者和乘坐者直接接觸到的就是座艙,可以說,座艙的表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駕乘者的用車體驗,所以智能座艙也是至關重要的核心技術領域。
五是數(shù)據(jù)安全管理。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程度越來越高、車端的算力越來越大,相應的,由車輛產生和傳輸?shù)臄?shù)據(jù)也越來越多。前面我多次談到,安全是豪華的基礎。如果說以前的汽車安全更多的是要保障機械方面的安全,那么未來的汽車安全還要同時確保數(shù)據(jù)的安全。因此,數(shù)據(jù)安全管理也是一項核心技術。這項核心技術體現(xiàn)了一個品牌對其用戶的承諾,即一定要確保車輛不會因外部黑客侵入而給駕乘者的安全帶來傷害,同時還要確保個人信息不會從車端外泄而讓駕乘者的個人隱私受到侵犯。這就是奔馳對于汽車安全的基本理解,也是奔馳對數(shù)據(jù)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以上五個方面,就是奔馳未來重點關注的主要技術領域。當然,具體到某個領域,采取自研、內外部共同開發(fā)或者外部合作的策略會各有不同。例如電子電氣架構方面,我們自研的程度更高一些,旨在確保汽車整體架構完全由我們自己掌控。等到房子的框架建好了之后,一些房間的具體裝修和布置就可以交給相關供應商來參與,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對房子的整體把控。又如數(shù)據(jù)安全方面,我們在中國是與本土的一些科技公司合作,由其提供云平臺和數(shù)據(jù)安全管理等服務,以確保完全符合國內的法規(guī);在海外則是與微軟、谷歌以及OpenAI等公司合作。總體而言,在數(shù)據(jù)安全技術領域,我們與外部合作的比例更高一些,但我們仍然會自主構建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確保產品能夠實現(xiàn)奔馳標準下的數(shù)據(jù)安全。
不會自研芯片,但要開發(fā)軟件
趙福全:說起來,汽車是集大成的產品,涉及到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眾多技術。剛才高總將汽車核心技術歸納為五個方面,這種高度凝練的答案本身就很有參考價值。而在每個方面之下還有一系列具體的技術,下面我們不妨展開來討論一下。首先我想談談芯片,這無疑是整個智能化方向的重要支撐。前面您曾談到,即使奔馳每年有兩百多萬輛的銷量,也不足以支撐芯片生產的規(guī)?;?,無法獨自打造低成本、高性能的芯片。同時,您又談到了AI大模型。實際上未來就是要靠大模型來實現(xiàn)產品自進化,讓汽車能夠常用常新、越用越好,甚至比人更懂人。特別是大模型可以使人性化的豪華得到空前放大,這正符合奔馳對豪華品牌的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講,與大模型所需算力息息相關的芯片,是決定未來汽車產品差異化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那么,您認為奔馳未來會自研芯片嗎?還是會一直與其他企業(yè)合作?或者說,整車企業(yè)到底應該采取怎樣的芯片策略,才能確保產品具有持續(xù)且受控的競爭力呢?
高旭:我個人的觀點是:現(xiàn)在市場上并不缺乏優(yōu)質的芯片,而是缺乏優(yōu)秀的軟件。事實上基于同樣的芯片,優(yōu)秀的軟件可以有效利用芯片的算力,讓芯片發(fā)揮出百分之百的能力;而一般的軟件也許只能讓芯片發(fā)揮出百分之七八十的能力。所以,我們希望與芯片公司緊密合作、共同努力,一方面要購買市場上最好的芯片,另一方面要開發(fā)出能夠有效利用芯片的軟件。雖然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把軟件做到最好,但至少我們可以做出越來越好的優(yōu)秀軟件,能夠把芯片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
以上就是我們對于自研芯片以及開發(fā)軟件的觀點及策略。也就是說,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自研芯片都不會成為奔馳的主要考量,我們主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出不斷進步的更好軟件,以最大化地利用好合作伙伴提供的芯片。
與此同時,關于芯片,奔馳還有另外一層考量:當前地緣政治日益復雜,可能會給芯片供應鏈帶來嚴重沖擊,對此我們必須做好應對準備。如果說過去一套硬件系統(tǒng)就可以供應全球市場,那么未來一旦供應鏈受到?jīng)_擊,這就不再是一個可行的選項了。所以,我們要提前備好預案,在不同地區(qū)的市場上會有第二套乃至第三套的芯片搭載方案。這也是奔馳在芯片領域的重要策略之一。
總之,就芯片而言,奔馳一方面要努力做出優(yōu)秀的軟件,使芯片的算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另一方面要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地緣政治可能對芯片供應鏈產生的沖擊。
基于不同車型、不同使用場景打造差異化的智能座艙
趙福全:關于汽車智能化,前面您談到了智能平權的理念。應該說,這在業(yè)界已經(jīng)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很多企業(yè)都在積極實踐中。展望未來,很可能所有的汽車產品都將具備基本的智能能力,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人的需求。然而這就帶來了一個新問題——汽車企業(yè)要如何在智能化方面形成差異性的特色呢?剛才您提及,智能座艙直接與駕乘者接觸,是重要的核心技術領域。那么就奔馳而言,您認為應該怎樣才能打造出差異化的智能座艙,讓消費者一經(jīng)體驗就感覺到這是奔馳的座艙呢?支撐這種差異化座艙的具體技術是什么?或者說,車企需要憑借什么能力才能使自己的座艙脫穎而出?事實上,當前很多車企在智能化方面的供應商日漸趨同。如果各家車企使用的都是同一家供應商的屏幕、攝像頭以及人機交互系統(tǒng)等,又怎樣避免座艙同質化呢?
高旭:首先必須明確,汽車座艙中既有傳統(tǒng)硬件,也有與新技術相關的硬軟件。對于傳統(tǒng)硬件,比如座椅、車內燈光等,無論是設計能力、技術水平,還是對豪華感的細節(jié)把控,奔馳無疑都能做到最佳。僅就打造豪華、舒適的傳統(tǒng)座艙而言,我認為沒有哪家企業(yè)能夠比奔馳做得更好。
而對于新技術,諸如大屏幕、語音控制、人機交互、多模態(tài)融合以及場景化服務等,我們有這樣幾點思考:第一,應根據(jù)不同的車型和消費群體,進行差異化的智能座艙設計及配置。因為我們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不同級別和類型奔馳車的用戶對于智能座艙的需求有很大不同。第二,就新技術相關的硬件而言,大屏幕應該是未來智能座艙的發(fā)展趨勢之一。但我們認為,配置大屏幕等硬件并不能實現(xiàn)產品的差異化。真正能夠形成差異化的是如何利用好大屏幕等硬件,為用戶帶來更加炫酷、多樣的體驗。第三,由此出發(fā),正如前面也提到的,我們更要重視軟件技術能力,通過軟件調配硬件,以實現(xiàn)智能座艙的差異化。
趙福全:剛才您提到了很有意思的一點,奔馳G級車的用戶對于智能座艙的需求,可能與C級車的用戶不盡相同。這是為什么呢?我認為,這其中的原因非常重要,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企業(yè)未來的競爭力。舉個例子,當前很多年輕人更喜歡喝啤酒,而不是白酒。有人認為,這主要和年輕人消費能力較弱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等到他們的消費能力提高了,也一定會喜歡喝白酒。老實說,我覺得并非如此。年輕人已經(jīng)形成了喝啤酒的習慣,又沒有受到白酒文化的熏陶,憑什么年紀大了就改喝白酒了呢?類比于汽車產品,會不會也是這樣?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非常喜歡各種智能化的功能,等到他們長大了,具備了購買奔馳G級車的能力時,難道就會改變這種喜好嗎?也就是說,您認為奔馳G級車和C級車的用戶對于智能座艙的需求差異,究竟是因為車型本身的定位和特性不同,所以有不同的消費群體;還是因為車主年齡的差異,畢竟購買更貴的G級車的群體相較購買C級車的群體,平均年齡會更大一些,年長者可能已經(jīng)形成了固有的車輛操控習慣,而年輕人會更青睞智能化的新科技、新功能。
高旭: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趙教授的這個問題。
第一,在中國市場上奔馳汽車的消費群體,其年齡結構是全球范圍內最低的。例如,奔馳S級的中國車主平均年齡不到四十歲,而在歐洲或美國基本都是五六十歲以上。其他各級車型也都是如此,中國車主的年齡普遍比國外小得多。這也意味著購買奔馳各級車型的中國消費者,其年齡差相對較小。
第二,邁巴赫或S級車的車主對于智能化的需求,與C級車或CLA級車的車主存在差異,我覺得可能主要與使用場景不同有關。C級車的車主更多的是自己駕駛車輛,而邁巴赫和S級車的車主一般都是在后排乘坐,這就導致他們的需求完全不同。比如在前排配置大屏幕,并不能給坐在后排的邁巴赫車主帶來愉悅的體驗,反而讓其擔心司機會因此分心。所以,我們更強調根據(jù)不同的車型以及不同的使用場景,為不同的用戶提供其需要的智能座艙功能。像邁巴赫和S級車,我們會更注重后排的辦公娛樂功能以及智能化體驗。
第三,G級車的情況又不一樣,畢竟這是硬派越野SUV,其駕車場景及訴求無疑都與轎車或一般的SUV有很大區(qū)別。當然,G級車的車主肯定也有智能化方面的需求。例如,我駕駛過上一代的G63,當時最不滿意的有兩點:一是沒有觸摸屏,屏幕上的各種操作仍然需要通過硬件按鈕來完成。我想很多用戶都希望能配備操作方便的觸摸屏,這個需求已經(jīng)在新一代產品上得到了滿足。二是沒有語音控制,在越野環(huán)境下用戶非常需要語音控制功能,否則就得分神去操作各種按鈕,這不僅事關用戶體驗,還影響到行車安全。上述這些智能化方面的需求,就是我們持續(xù)努力、不斷提升用戶體驗的重要方向。可以看到,智能化的需求并不一定都體現(xiàn)在大屏幕上。
智能輔助駕駛不會由于使用相同的供應商而同質化
趙福全:高總剛才還提到了智能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毋庸置疑,這是未來最重要的汽車核心技術之一。特別是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我認為,將是未來車企贏得競爭優(yōu)勢的關鍵所在。那么在這個領域,奔馳需要掌握哪些技術,才能使自動駕駛真正成為自身品牌的有力支撐?其實當前對于智能駕駛技術也有不同的看法和爭論,比如智能輔助駕駛以及最終的自動駕駛會不會成為一種“標配”,主要由供應商提供標準化的方案即可?不知道您是怎樣看的?如果奔馳將自動駕駛視為一種核心競爭力,那具體應該怎樣實現(xiàn)?又如何體現(xiàn)出不同于其他品牌的差異性呢?
高旭:關于智能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技術,我想分享這樣幾個核心觀點。首先,自動駕駛無疑是未來汽車產品或者說整車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也是能夠帶來品牌差異化的領域。對于所有能夠帶來品牌差異化的領域,我們都不會完全外包。這是奔馳的基本出發(fā)點。
其次,既然不能完全外包,那么在自研和對外合作之間,我們就需要做出必要的選擇。在硬件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芯片,剛才已經(jīng)談到,在一段時間內我們不會考慮自研芯片,而是與頂級供應商合作,購買最好的芯片。當然坦率地講,我們的競爭對手也可以購買同款的芯片。不過在軟件方面,我們會努力做出差異化。
再次,可能很多消費者沒有關注到,我們也在與國內的一些智能輔助駕駛供應商深度合作。實際上,這些供應商同時也與其他自主品牌車企合作,包括新勢力車企,也包括傳統(tǒng)車企。剛才您特別問到,既然奔馳和多家車企都在與相同的供應商合作,那是不是我們在智能輔助駕駛方面就會同質化了呢?我想,如果與這些智能輔助駕駛供應商交流,它們一定會告訴您,各家車企在合作過程中提出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畢竟各自要實現(xiàn)自身不同的品牌調性。所以,即便是由一家供應商提供智能輔助駕駛系統(tǒng),不同車企的產品還是會給用戶帶來不同的體驗以及安全性的。
最后,智能輔助駕駛的硬件需要與軟件以及底盤控制系統(tǒng)有效結合起來,這恰恰是奔馳的強項。尤其對于底盤調校,我想如果奔馳自稱第二,那恐怕其他企業(yè)也不敢說自己是第一。如何將軟硬件的相互配合以及相應的底盤調校做到最佳狀態(tài),給駕乘者提供最好的智駕體驗,這正是我們要自研、自控的核心技術,絕對不會委托給供應商。
重點自研電機、電控,同時儲備下一代電池技術
趙福全:下面我們再談談電動化方面的核心技術,包括電池、電機、電控等等。那么,奔馳對于電池技術持怎樣的態(tài)度?從長遠來看,電池肯定是車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請高總談談,奔馳在電池領域的戰(zhàn)略選擇是怎樣的?
高旭:在電池領域,我們不會自己生產電芯。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相關的公開信息,奔馳與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都有合作。我們把關注點更多地放在電機和電控領域,力求做到最好。同時,與電芯供應商緊密合作,共同打造出電動化的整套動力系統(tǒng),并且一定要確保能夠體現(xiàn)奔馳的品牌調性和駕乘體驗。
另一方面,在現(xiàn)有主流動力電池的基礎上,我們也在對潛在的下一代電池技術進行投入,比如我們在海外投資了固態(tài)電池的初創(chuàng)公司。也就是說,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前瞻投入,以便為下一代動力電池,也為下一代電動車產品做好技術儲備。
趙福全:剛才高總圍繞未來產業(yè)變革方向,系統(tǒng)分析了整車企業(yè)所需的核心技術主要有哪些,以及這些核心技術中哪些應該自行研發(fā)、哪些可以通過外部合作來獲取。我認為,這些觀點非常重要。特別是高總作為奔馳全球首席戰(zhàn)略官,他的分享不是代表奔馳中國,而是代表奔馳母公司面向全球市場的戰(zhàn)略思考與選擇?;蛟S有些內容大家也有類似的看法,但是了解到奔馳是怎樣看和怎樣做的,仍然意義重大。此外在交流的過程中,我想大家都能感受到,高總講得很坦率,也很自信。實際上,在高總的言語之間甚至是微笑之中無處不透露出奔馳這種百年豪華品牌的自信。
高總談到,未來車企所需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五個領域。一是整車電子電氣架構。這是要由車企自己主導的,如同自行設計和搭建房子的主體結構;然后就可以開放各種接口,導入供應商在其上完成各種工作,如同聘請外部公司來裝修某個房間。這樣絲毫不會影響車企對電子電氣架構的整體掌控。
二是動力總成技術。盡管電動化是未來汽車動力技術的發(fā)展方向,不過高總強調,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傳統(tǒng)內燃機仍然是重要的核心技術,奔馳將繼續(xù)對其進行投入。而在電動化技術方面,奔馳不會自研自產電芯,而會按照奔馳的性能和安全標準來選擇優(yōu)質電芯,然后再進行深度集成;同時,奔馳會努力把電機、電控做到最好,進而打造出有競爭力的電動化動力總成。此外,奔馳會自行完成底盤調校,以確保動力總成能夠與整車完美融合,共同呈現(xiàn)出奔馳的品牌調性和駕乘體驗。這方面也恰是奔馳的強項。
三和四分別是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二者都屬于汽車智能化方向上的核心技術。在智能化方面,奔馳選擇購買最好的芯片,同時通過軟件把芯片的性能充分發(fā)揮出來,以確保產品能夠具有差異化的競爭力,并體現(xiàn)出奔馳的品牌內涵。高總特別談到,奔馳擁有強大的工程師團隊,對打造汽車產品和支撐豪華品牌的種種細節(jié)都有很深的理解,而這種理解已經(jīng)具化為奔馳的硬軟件標準。所以高總很有信心,即便基于同樣的芯片,奔馳也可以打造出與眾不同的汽車產品。
五是數(shù)據(jù)安全,主要是指整車的信息安全和網(wǎng)絡安全,這同樣屬于智能化方向。老實說,像電子電氣架構、動力總成以及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技術,車企都很關注,但通常很少有車企會特別談到數(shù)據(jù)安全技術。而高總認為,這事關奔馳對其用戶的安全承諾,因此將其列入了五大核心技術之一。這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
聽了高總的分享,我個人的感覺是,奔馳的戰(zhàn)略總體上是清晰的,特別是明確了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些核心技術一定要自研,也有些核心技術要通過與供應商伙伴合作來獲?。挥行┘夹g可能今后需要自行掌握,也有些技術永遠都無需自己投入。毫無疑問,這種戰(zhàn)略取舍體現(xiàn)出了一家企業(yè)的判斷和定力。事實上,在本輪產業(yè)變革中,整車企業(yè)將在更多領域內、更深程度上依靠供應商。不過高總認為,這不會影響奔馳打造新時期的豪華品牌。在傳統(tǒng)汽車時代,奔馳就擁抱了博世等優(yōu)秀的供應商,博世同時也是其他多家車企的供應商,但奔馳的產品并沒有因此同質化,始終都是特色鮮明的豪華汽車。進入到電動化、智能化汽車的新時代,奔馳將繼續(xù)擁抱那些轉型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供應商,即“新博世”們,也將擁抱電池、芯片等領域優(yōu)秀的新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同時服務于其他車企,但奔馳仍然能夠打造出與自身品牌相匹配的差異化產品,并且與時俱進,逐漸轉型成為新奔馳。其原因在于,奔馳走過了百年歷程,在方方面面都有深厚的積淀,包括對于產品、品牌、技術、工程和集成等的理解,也包括對于汽車用戶需求的把握,這些正是奔馳應對未來挑戰(zhàn)的底氣和根基。
高旭:謝謝趙教授的評價。我想再補充一點,本輪汽車產業(yè)變革帶來的一系列挑戰(zhàn),也包括地緣政治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沖擊,不只會對整車企業(yè)產生重大影響,還會對各級各類供應商產生重大影響。汽車產業(yè)價值鏈正在被全面重塑,整供關系也將因此而大不相同。
具體來說,隨著智能電動汽車的發(fā)展,整車企業(yè)與供應商,特別是一級供應商之間的分工正在發(fā)生變化。之前一級供應商負責的一些工作,現(xiàn)在已被納入到整車企業(yè)的掌控范圍;同時,一批新供應商涌現(xiàn)出來,比如動力電池以及智能化技術領域的各種初創(chuàng)公司,這些新供應商將直接沖擊傳統(tǒng)供應商在汽車產業(yè)價值鏈中的地位,并且最終會替代部分傳統(tǒng)供應商。正因如此,與傳統(tǒng)整車企業(yè)一樣,傳統(tǒng)供應商也迫切需要轉型、需要變革,唯有如此才能在新的汽車產業(yè)價值鏈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應該說,大家通常更關注整車企業(yè),其實供應商正在發(fā)生的變化或者說正在受到的沖擊比整車企業(yè)更大。只不過由于供應商不直接面對消費者,所以容易被忽視罷了。也就是說,傳統(tǒng)整供車企都需要煥發(fā)新春。